倒是這次原住民語專輯類組,睽違六年的達卡鬧終於復出交出令人激賞的新專輯,其真摯的歌唱依舊令人喜愛,同樣的謝永泉的《akokey 親愛的你好嗎》與桑布伊形成三雄競逐的局面,這是繼去年阿爆憑藉《kinakaian母親的舌頭》大獲全勝後,原住民音樂又一次力量的展現,而且長年在凱道抗爭運動,同樣亦多年未出片的巴奈《愛,不到》更提名了最佳華語女歌手。
在我國,加密貨幣又稱「虛擬通貨」,被視為「數位虛擬商品」,境內交易歸類為個人綜所稅的財產交易所得。泰國警察隊長Duangrit Wannarit表示,清邁法院將本案順延至17日,5人可尋求法律代表為出庭做準備,現暫關押在清邁訕賽區(San Sai)警局。
根據印尼期貨管理局(英文縮寫CoFTRA,印尼文Bappebti)統計,目前印尼約有445萬個加密貨幣投資人,這個數字還僅是在境內交易的數據。緬甸民主之音3月遭撤照後,便讓台下記者各自躲藏,總編輯艾強奈(Aye Chan Naing)透過聲明證實,3名記者及2名異議人士在泰北城市清邁遭警方以非法入境的罪名逮捕。除了課稅政策,3月時貿易部也指出擬針對加密貨幣設立交易所,作為虛擬資產的監管單位。新加坡|社區感染疫情延燒 星週日起限群聚兩人禁餐廳內用 新加坡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過去一週出現71起社區感染病例,星國政府5月14日宣布收緊防疫措施,包括允許最多兩人一同外出購物或運動、登門訪客每日不超過兩人、以及所有餐廳不開放內用,只提供打包服務等,新措施從5月16日起開始實施,預計執行到6月13日,為期約一個月。Photo Credit:AP / TPG Images 圖為4月23日在仰光市的抗議現場。
另外星國與香港原訂於5月26日重啟航空泡泡的計畫,也可能因為獅城疫情升溫而再度延後。新加坡應該從新冠疫情危機中吸取什麼教訓? 新加坡內閣重組分析:李顯龍可能「坐好坐滿」?王瑞杰「退位」後誰夠籌碼接任總理?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圖為新加坡民眾在疫情期間,在超市購物時保持社交距離。作者提供 去年表現良好的科技股,在今年的表現墊底 而在去年表現最差的能源股,在今年領先群雄 動能投資在去年大放異彩,而在今年卻坎坷難行。
你或許會發現,動能投資代表的是貪婪的情緒,而均值回歸則是代表著恐懼的情緒。然而,光是一個多月的跌幅,就使得MTUM從2020年領先SPY的漲幅消失殆盡,而對於QMOM來說,則是過去八個月的漲幅煙飛雲散。就像是每年績效最高的資產,你要預先知道才能賺大錢,然而我們能預測明年的嗎?或許你想找到最佳的資產配置,但真的容易嗎?實則困難。貪婪與恐懼主宰著市場的走勢,也是投資市場中最強大的兩股力量。
儘管動能投資與均值回歸在歷史上接連上演的戲碼早已無數次,但可惜的是,我們並未從中學習到足夠的教訓。不管是哪一種投資方法,會有成功的時期,也有失敗的時段,就像是一個週期性的循環,儘管我們知道好與壞的表現總會發生,但會持續多久卻不是我們能預測的,好的可以持續好下去,但壞的也可能壞的比想像的久。
作者提供 不只是標普500裡面的股票有均值反轉的現象,當我們查看不同的行業板塊的報酬也發現有同樣的現象產生。從2/12至3/29,SPY的報酬為1.19%,但是另外兩者都是負報酬,MTUM下跌11.60%,而QMOM則是更大的跌幅28.17%。投資於過去一段時間表現良好的標的,且相信未來會一直持續下去的方式稱為動能投資(Momentum),相信對於這種投資方式你一定不陌生,因為其實有不少投資者採用的方式正是動能投資,在過去短時間內上漲的標的很容易吸引投資者的目光,投注於這些標的的投資人不只期待上漲的趨勢會延續,在心裡也是如此深信著。既然不能預測未來的,那就得記得,長期分散式的投資方法勝率極高,這是一個100%勝率的方法。
回顧過去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12日的過程,動能投資所帶來的投資績效大幅領先追蹤標普500指數的SPY。看似兩者大相逕庭的投資方式,想必水火不容,但實際上,兩者卻能夠同時發生在投資市場中,這感覺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我們參與的,不僅是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而是實實在在2050年的世界。文:胡祐瑄(台大風險中心助理研究員) 2050年,看似遙遠,其實就是未來的30年,2050年的人類社會究竟是什麼模樣,很大程度是今天你我生活中每一個小小的決定一點一滴累積的結果,站在2020年代遠眺30年後的生活,我們必須時時自我提醒,沒有人是局外人。
所謂願景工作坊,是藉由與會者共同討論與發想未來發展藍圖,並且藉此凝聚行動者對於未來的共同基礎,工作坊結束後,工作團隊不一定能夠直接得到明確的政策建議,但透過會中反覆討論,卻可以觀察到不同立場以及背景的行為者關注的面相以及試圖形塑一定共識的過程。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將以「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The Taiwan We Want」的工作團隊的視角出發,首先將解釋本次工作坊的性質、舉辦目的以及議程設計,分享透過參與式情境規劃的方式在數位化、人口結構變遷、氣候緊急狀態等面向上的所得,最後針對其中幾個問題加以反思。
主辦單位為由周桂田教授帶領的「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團隊」(以下簡稱風險中心),受科技部委託執行「台灣2050前瞻轉型研究計畫」,當年度執行參與式情境分析,於今年八月底、九月中分別舉行了一梯次為期兩天,一共兩梯次的「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The Taiwan We Want」,總計聚集了超過60位台灣的青年與從事相關主題的新創產業的工作者共襄盛舉,以前瞻研究的觀點發想台灣未來三十年理想的可能。位居在台北市大安區某條路底,一個總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小智庫,仍是在今年夏秋交界之際悄悄舉辦了兩場實體的願景工作坊(scenario workshop),聚焦數位化、人口結構變遷、氣候緊急狀態等主題上的議題,與與會者一同討論台灣未來30年的政策發展。
審議式民主適合處理公共政策,2002年的「全民健保公民會議」普遍被視為台灣第一場公民會議,截至目前,台灣已經透過上述各種形式在老街改造、河川整治、核廢料處理等議題上舉行過參與式的討論。那麼,審議式民主是何時進到台灣來的呢?台灣的政治運作模式主要是以代議政治為主的,由公民投票選出代議士間接參與政策制定,代議制度的優點是可以較快速的做出決策,然而卻較比較難細緻地處理政策中細節,亦有可能不完全反映部分民意,而適度採取審議式民主的方式可以彌補這些不足處。Photo Credit: 台大風險中心 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The Taiwan We Want跨領域交流時間 前瞻工作坊的誕生 對於本次工作坊工作團隊中許多成員來說,「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The Taiwan We Want」是人生中第一次執行審議式民主相關工作,在活動正式舉辦的三個多月前,團隊就馬不停蹄地展開了一系列的籌劃,本次的前瞻工作坊中,團隊邀請到了資深參與式會議工作者呂家華女士來指導團隊設計工作坊流程、並協助培訓各桌桌長。在本次工作坊中,風險中心工作團隊更是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們之後在本系列文章將一一介紹。審議式民主是在本世紀才逐漸為台灣公部門採用,早期較常見的做法有公民共識會議(consensus conference)、審慎思辯的民調(deliberative poll)、公民陪審團 (citizens jury) 等,近幾年來則是有像是公民咖啡館(worldcafé)和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日益受到關注與執行。Photo Credit: 台大風險中心 工作坊參與者在「台灣2050淨零排碳」的主題中,勾勒出六大轉型關鍵 審議式民主在台灣 「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The Taiwan We Want」屬於願景工作坊,是審議式民主進行模式的一種。
本篇將先說明台大風險中心參與式前瞻工作坊的形成,並簡單介紹審議式民主在台灣的樣貌所謂願景工作坊,是藉由與會者共同討論與發想未來發展藍圖,並且藉此凝聚行動者對於未來的共同基礎,工作坊結束後,工作團隊不一定能夠直接得到明確的政策建議,但透過會中反覆討論,卻可以觀察到不同立場以及背景的行為者關注的面相以及試圖形塑一定共識的過程。
位居在台北市大安區某條路底,一個總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小智庫,仍是在今年夏秋交界之際悄悄舉辦了兩場實體的願景工作坊(scenario workshop),聚焦數位化、人口結構變遷、氣候緊急狀態等主題上的議題,與與會者一同討論台灣未來30年的政策發展。審議式民主適合處理公共政策,2002年的「全民健保公民會議」普遍被視為台灣第一場公民會議,截至目前,台灣已經透過上述各種形式在老街改造、河川整治、核廢料處理等議題上舉行過參與式的討論。
那麼,審議式民主是何時進到台灣來的呢?台灣的政治運作模式主要是以代議政治為主的,由公民投票選出代議士間接參與政策制定,代議制度的優點是可以較快速的做出決策,然而卻較比較難細緻地處理政策中細節,亦有可能不完全反映部分民意,而適度採取審議式民主的方式可以彌補這些不足處。本系列文章中,我們將以「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The Taiwan We Want」的工作團隊的視角出發,首先將解釋本次工作坊的性質、舉辦目的以及議程設計,分享透過參與式情境規劃的方式在數位化、人口結構變遷、氣候緊急狀態等面向上的所得,最後針對其中幾個問題加以反思。
Photo Credit: 台大風險中心 工作坊參與者在「台灣2050淨零排碳」的主題中,勾勒出六大轉型關鍵 審議式民主在台灣 「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The Taiwan We Want」屬於願景工作坊,是審議式民主進行模式的一種。主辦單位為由周桂田教授帶領的「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團隊」(以下簡稱風險中心),受科技部委託執行「台灣2050前瞻轉型研究計畫」,當年度執行參與式情境分析,於今年八月底、九月中分別舉行了一梯次為期兩天,一共兩梯次的「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The Taiwan We Want」,總計聚集了超過60位台灣的青年與從事相關主題的新創產業的工作者共襄盛舉,以前瞻研究的觀點發想台灣未來三十年理想的可能。Photo Credit: 台大風險中心 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The Taiwan We Want跨領域交流時間 前瞻工作坊的誕生 對於本次工作坊工作團隊中許多成員來說,「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The Taiwan We Want」是人生中第一次執行審議式民主相關工作,在活動正式舉辦的三個多月前,團隊就馬不停蹄地展開了一系列的籌劃,本次的前瞻工作坊中,團隊邀請到了資深參與式會議工作者呂家華女士來指導團隊設計工作坊流程、並協助培訓各桌桌長。文:胡祐瑄(台大風險中心助理研究員) 2050年,看似遙遠,其實就是未來的30年,2050年的人類社會究竟是什麼模樣,很大程度是今天你我生活中每一個小小的決定一點一滴累積的結果,站在2020年代遠眺30年後的生活,我們必須時時自我提醒,沒有人是局外人。
我們參與的,不僅是2050參與式前瞻工作坊,而是實實在在2050年的世界。在本次工作坊中,風險中心工作團隊更是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我們之後在本系列文章將一一介紹。
審議式民主是在本世紀才逐漸為台灣公部門採用,早期較常見的做法有公民共識會議(consensus conference)、審慎思辯的民調(deliberative poll)、公民陪審團 (citizens jury) 等,近幾年來則是有像是公民咖啡館(worldcafé)和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日益受到關注與執行。本篇將先說明台大風險中心參與式前瞻工作坊的形成,並簡單介紹審議式民主在台灣的樣貌
北市府:出現確診患者為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目前沒有封院危險 至於究竟是北市哪家醫院,《中央社》報導,台北市政府發言人陳智菡說明時,表示目前出現2名病患確診COVID-19的,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簡稱和平醫院),已與疾管署取得防疫措施共識,今天會再向民眾說明。該院急(門)診營運降載,並全面清消。
暫停收治疑似COVID-19確定及疑似個案,並由衛生單位協調其他醫院協助收治。台北市政府發言人陳智菡與衛生局長黃世傑隨後也證實,院內有2名病患確診COVID-19的,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住院中經醫療人員詢問其具相關風險區域活動史,遂於5月12日轉負壓隔離病房並進行通報採檢後,於今日晚間確診。作業時間為早上8點到晚上12點。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13日晚間證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2名住院病患確診COVID-19,並表示已按照SOP開始進行清潔消毒工作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表示,已把確診病患轉到負壓隔離病房,現在開始清空相關區域,暫時不要收病人,按照SOP開始進行清潔消毒工作。聯合醫院則回應,相關細節由指揮中心統一公告為主,目前院方已開始進行清消作業,並請相關人員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表示,經初步調查2案均為60多歲之男性及女性,係於5月9日至該院急診就醫,並分別於9日及10日入住該院不同病房。疾管署昨日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指揮中心接獲某醫院通報2名住院病患確診為COVID-19,隨即偕同相關衛生單位至該院進行調查防治。
這次在確診後,應變速度夠快,目前沒有封院的危險。但目前沒有封院的危險,仍然維持醫療量能,請市民朋友不要恐慌。